首页 > 观点 > 正文
欧意交易所

欧意交易所

全球前三大交易所之一,新用户注册最高可得230USDT奖励,同时可拆数字盲盒,100%可以获得数字货币,最高价值60000元

点击注册 进入官网

本文并不涉及技术相关解读,而是事论事分析Celestia现在的商业思路及其多少。

Celestia的自我定位,是一个区块链记录下的最佳DACelestia自己做了一条公链,这条公链专门为Rollup项目提供数据发布服务,也即数据发布。“数据发布” “要确保一件事:需要获取最新数据的个体,能够快速获取到需要的数据。过去很多人将数据发布称为数据可用性,将其与历史数据可检索混为一谈,是一个概念误用,这一点正在被以太坊基金会和Celestia官方持续修复中。

如果你有关于Rollup的简单知识,那么接下来的内容就很好理解:Celestia认为,类似Layer2的以太坊扩容网络,可以把新产生的数据发布到Celestia链上,而不是直接发布到以太坊上,这样就可以节省90%以上的手续费。

以Arbitrum Orbit为例,Orbit的排序器Sequencer可以把Layer2最新的数据发布到Celestia的区块里。然后,需要获取这部分数据的节点(比如Orbit全节点),再运行Celestia的轻节点可以,从Celestia全节点那里获取排序器发布上面的数据。

ilvEc0y58wscQOxvMA4bdM8NWxl2sVwJl0KURqoo.png

对于Celestia的代币TIA,主要场景应用是数据发布费用+POS节点质押,如果一个Rollup项目使用Celestia作为DA层,每次发布数据要交手续费;同时,专门用于承载Rollup发布的数据的Celestia主链,最多有200多个验证者节点,TIA代币就是验证者需要提前质押的资产。

虽然Celestia官方文档中提到,TIA代币也可以作为Celestia生态内Rollup项目的gas支付代币,但一条提议不是强制的。同时TIA也在未来支持Celestia的治理,比如对Celestia网络的部分参数调整进行了投票决议。

将TIA与ARB、OP进行对比,不难看出之前多生长了一个肌肤高峰频的应用场景:作为数据发布的手续费。如果未来有很多扩容项目真的采用Celestia作为DA层,且这些项目具有充沛的流动性和用户,能够持续为TIA代币制造应用条件,那么确实可以让TIA走强。退一步讲,只要Celestia被市场充分认可,生态建设足够成功,甚至TIA像ARB一样简单治理代币,也可以被市场充分计价。

但本文想提出的观点恰恰是相反的:Celestia不一定会被市场足够认可,其尝试从以太坊Layer2体系内引来流动性的想法,大概率会受到阻力,其境遇可能就像EigenLayer一样。

79rW53RVXNrleeWkyWE8WlarlGc7uJHoHVZGjKYx.png

(图片来自TokenInsight的文章 — — Restake之王:EigenLayer的商业模型是金点子还是渣渣?》)

项目成功与否,技术/叙述不是第一,会审时度势最重要

如果要讨论Celestia能否在未来被市场和空间充分认可,其实就讨论一个很哲学的问题:一个项目成功与否,最重要的因素是哪些?Celestia又是否具备这些要素?

在此,作者先简单探讨下第一点。如果我们回顾历史,以Polygon、Flow、Avalanche、Dfinity、Solana、Nervos等大概在同一时期并上线主网的公链作为一个对象,不难看出其中最成功的是Polygon。虽然被很多人认为是上述谈及的公链中技术最薄弱的一个,但毫无疑问是最成功的一个。

Polygon的生态建设其他几个对接对象更为成功,其代币市值、承载的DAPP、分布数据等均居于前列,苏格兰特朗普都选择在Polygon上发行独家NFT。其“全家桶”括括了以太坊Layer2(Polygon zkEVM)、独立公链(Matic)、DA网络(Avail)等一系列五花八门的东西,而ZK相关的团队有Polygon Zero、Polygon Miden、Polygon Nightfall,分别在不同的技术方向上摸索。同时Polygon还有一个开源的定制区块链套件Polygon CDK,似乎比Celestia具备更专业的定制区块链堆栈。

CahwL5VkxJAu6WtiGRKxwRSxJKkBW9yvEhbqVHDK.png

(图片来源:梅萨里)

Polygon很喜欢顺应大趋势尤其是在2020年将自己标榜为等离子坊来迎合以太基金会的需要,吸引了大量的流动性,获得了相当多的资源。在很多技术上至上主义者的眼里,技术到底很弱的Polygon是靠着迎合以太坊基金会快速抬升了“江湖地位”,之后大笔出钱收购了多个和ZK及估值区块链相关的技术团队,来了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。

相比之下,Flow、Avalanche、Dfinity、Solana等项目技术都比原始的Polygon强,但目前的综合实力上却弱于Polygon。其中,Solana凭借着FTX交易所的长期支撑,也相当成功(阿纳托利为了劝说SBF,曾不遗余力的向万圣节南瓜自己的项目);Avalanche靠着海外资本的配套、EVM兼容、投入大量精力搞BD,也比较成功。但两者似乎都不是特别看好Layer2的记述,而这方面并没有大量投入,某种程度上并不像Polygon那样善于顺势而为

最后的Dfinity和Flow以及Nervos,则因为不同的原因而趋于走弱,不像几个项目那样热门:

Dfinity把自己定位为去中心化的AWS,想要真正为区块链带来一些实际的应用场景,还在东方的推出了用户可免gas交易的“反向gas”功能,但终因时代背景的限制而没有获得成功(2021年到今天,区块链都不是一个适合大规模采用的领域,因为上游配套设施极不完善,用户入口就被限制死了)

至于Flow,它早就实现了初步的账户抽象,并且有着类似于对称区块链的简单的分层设计;Nervos则在2018年就以分层扩容、Layer2作为核心叙述,尝试把自己的标榜为“专为Layer2设计的Layer1”,但最后也遭遇了滑铁卢(Layer2只有在Layer1承载了过剩的流动性时才有意义,本质上在技术上契合Layer2的不是最优化解)。

许多项目的归根结底,对于一个项目而言,最重要的从来不是技术是否有说服力,叙述是否有吸引力,而是能够在时代背景下审时度势,找到最市场化的商业运作路径。然而这一点至关重要。学院派团队的短板,在充斥着尔虞我诈的商业世界中,从来不讲究什么“技术至上”“荣誉和道德优先”,只有“成王败寇”。 许多技术独到/观念超前的团队,最后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,也因为在商业运作上不够灵活,最终饮恨西北。

Celestia的商业运作思路有什么问题

我们反观Celestia:它在商业运作路径上是否存在问题?或者说是否有很好的去“审时度势”?需要强调下,Celestia的层级需要区块链与DA层记述,有一条流动性充沛且存在溢出现象的公链作为对应的结算层,而这条公链其实就是以太坊以太坊。如果Celestia彻底与以太坊生态割裂,其典型的区块链的叙述就没有粗糙的意义,上面提到的Nervos 的深度揭示了这一点。

然而,要从以太坊上吸引流动性,同时又不对以太本身进行直接赋能,似乎不是一种有意义的做法。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以太坊基金会对Layer2的态度变化,就不难观察到这一点。

在《极客Web3》前期的文章中,我们曾多次强调,以太坊基金会和L2BEAT等已经明确阐明,不用以太坊做DA层的扩容项目不是以太坊Layer2,以太坊因为坊链下的DA层均无法达到与以太坊同等级别的可用性,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任假设(Celestia需要预先假设主链不会出现故障,但其验证者最多200个左右,与以太坊主链的可用性有区别;而EigenDA本质上独立于以太坊布拉格DA)。

换言之,除了真正的Rollup之外,其他的扩容项目都不是以太坊Layer2(我们可以把等离子和状态通道忽略掉因为,这两种技术方案几乎在以太坊生态消失了)。

u6HdgthWY2u7A02W0BpK5wmazaT8cHSUhsxkfgQz.png

(图片来源:L2BEAT)

关于以太坊基金会这番做法的用意,有显着人认为,实际上是在介入区分技术方案的由头,来维护自身的商业利益,道理不言自明:如果Celestia和EigenDA等以太坊之外的DA层被大规模普及,那以太坊的必然地位被关注,以太坊基金会投入大量能量要实现的EIP-4844Danksharding的意义也将不会复存在。而这些独立的DA层根本无法赋能以太坊,反而会带来一些系统性风险。

虽然目前确实有一些以太坊生态项目如Arbitrum Orbit等,宣布与Celestia集成,但面板代表Celestia会受到“充分认可”,而是在让以太坊基金会愈来愈发普及竞争压力。对于话语权的以太坊基金会而言,利用自身优势来巩固自己的地位,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(这就好比犹太教元老轻而易举的害死了耶稣)。只要以太坊Layer2重视Layer2这个标题,就不会了考虑CelestiaEigenDA这类东西。所以,Celestia本质上是在“激流勇进”,而不是Polygon那样的“顺势而为”。

19SclGpsc4gkEaKTxP3mTG02gXUpDndeJFzumZZv.png

抽象以太坊Layer2的流动性集中在Arbitrum、Optimism等正统的Rollup项目上,这些项目的今天主要版本必然不会和Celestia集成。而Arbitrum Orbit只是一个类似Arbitrum Nova的次要版本,大概率无法与几大正统Layer2”比肩。Celestia祭祀能够引流此类“次级Layer2”,似乎也带不来多高的价值捕获。(Arbitrum Nova目前只有约2200万美元的TVL)

lRDM0DhP1o0fzujyJH6UfSnbdf0gpWMcowI1R8T8.png

另外,作为一个典型 ToB DA 层场景,Celestia 并不像 Solana 那样能靠着 ToC 场景招商 DAPP 来获取大量的流动性。如果不能成功吸引许多 Rollup 项目的采用,其生态建设就会走弱。而且Celestia似乎缺乏极为强大的推手,虽然其技术叙述本身有意义,但如果不能在以太坊生态内很好的扎根,其宏大蓝图很可能相当于空中楼阁(失去了FTX支撑、单靠技术叙述的)隋至今还是没有专业的起色)。

这里作者想分享两个音符的事情:

其一,据知情人士透露,在斯坦福的一次线下活动中,以太坊基金会的Dankrad刚说完“不用以太坊做DA层的扩容项目不是Layer2”,没多久,Celestia的人员就说“xxx项目是一个用Celestia作为DA层的以太坊Layer2”,惹得一些人哄笑;

其二,被Celestia支撑的自称为“最快的以太坊Layer2”的Eclipse,至今已录进L2beat网站(在Active Projects和Upcoming Projects栏目的中都找不到)。该项目采用了Solana VM作为执行层,Celestia作为DA层,以太坊作为结算层(Layer1)。

以上两则趣闻在编程中反映了Celestia目前的境遇。虽然从理想主义的某些角度看,Celestia打造的定制区块链技术叙述有利于Web3的长期发展,但在现实因素的限制下,一切情况似乎并不乐观。

意图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

但这只是就这样的情境而言,在未来以 Intent 为核心的 Web3 世界中,一切都可能发生变化。在以 Intent、链抽象、全链操作为核心的叙述背景下,在用户不需要对链本身存在感知的未来,Celestia在生态建设上的阻力可以得到解决。

目前以太坊Layer2的火热,本质上是因为大家都认可以太坊这条链,而大家的认可带来了充沛甚至过剩的流动性。大家又为何认可以太坊呢?因为对他有大概的认可知道。但如果意图方案把底层基础设施消耗掉了,未来的新进用户根本不了解什么是以太坊和Solana呢?届时流动性的分配是否会以DAPP本身为主,而不是以底层协议为主?

换言之,我们目前对区块链格局发展的认知,都是以胖协议瘦应用为前提,但这一规律可能在未来得到改变。

我们可以这样想象:在意图和全链操作作为底层记述的未来区块链世界中,人们不需要对以太坊、Layer2的存在有认知,只需要接入DAPP本身甚至其前端即可,那么一切情况就可能发生变化:届时引导流动性的关键点不再是以太等公链,而是四大DAPP。唯一四大DAPP愿意基础在以Celestia坊为DA层的标准化区块上链,Celestia的生态建设就可以依赖于目前的,引流以太坊Layer2的路径。届时,不光是Celestia,整个Web3版图都将发生惊人的巨大变化。

也许正如某人所言:一个人(项目)的成功固然要靠自身的努力,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。

白话区块链|同步全球区块链资讯、区块链快讯、区块链新闻
本站所有文章数据来源:金色财经
本站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,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
如需删除该文章,请发送本文链接至oem1012@qq.com

更多交易所入口

一站式注册各大交易所、点击进入加密世界、永不失联,币安Binance/欧易OKX/GATE.IO芝麻开门/Bitget/抹茶MEXC/火币Huobi

点击进入 永不失联
picture lo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