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金融市场发生了一件大事 :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一口气批准了11个比特币现货ETF基金
何为比特币现货ETF基金?
比特币现货ETF基金与普通基金本质相同,但其投资组合不包括股票或债券,而是专注于购入实际的比特币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并非购买与比特币相关的衍生产品,而是直接购买实际比特币。
与前几年的比特币期货ETF不同,期货ETF并未真正持有比特币资产。
这些已获批准的ETF基金大多隶属于华尔街的资产管理巨头,属于金融机构的正规部队,规模显然比之前参与比特币的个别投资者更为庞大。从长远来看,这种正规部队将成为推动加密货币发展的持续力量。
这对于加密货币以及整个金融市场,甚至是全球货币体系来说,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:
首先,将有大量资金流入比特币市场;
其次,这表明美国官方已经承认并接受了这一新兴事物。
当美国官方承认并接受比特币时,意味着什么?
实际上,这对我来说并不令人意外,因为一旦加密货币被广泛接受,美国政府无意且不能够违背民众的意愿。
在前几年,有一个不切实际的观点认为,加密货币注定不会取得成功,因为它被视为法定货币的竞争对手。而美元对于美国的重要性,就如同刀枪对于士兵的重要性一样,不可轻视。因此,认为美国政府绝不会允许加密货币冲击美元体系,必定会予以打压。
当时我曾表示,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根本不理解社会结构的三个尖点,也不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则。他们错误地认为美国政府无所不能,具备强大的控制力,可以随意封杀任何东西。这种观念也是金融阴谋论的基础。
然而,这一切都是错误的。
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比特币现货ETF,表明官方层面对比特币的认可,同时再次证明了“盲目崇拜美国政府”的幼稚性。换句话说,美国政府只是其民意的一个集中体现,如果民意激烈,官方也将不得不迎合。
我还发现有一种观点认为,美国官方批准比特币现货ETF基金是美国在谋划一场宏大的战略棋局。
该举措旨在吸引全球对加密货币感兴趣的资金流向美国,同时将全球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投资者和人才吸引至美国,从而牢牢掌握这种新型货币的定价和主导权。
然而,这并非孤立的一步,其背后涉及更为庞大的计划和谋略。
你是否注意到当前元宇宙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头如此迅猛?元宇宙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,包括沉浸式购物、虚拟场地举办派对等,而其中必然会涉及到数字货币。因此,加密货币自然成为元宇宙的天然候选者。若再结合人工智能,将形成一个从科技、生活到金融的系统性闭环。
圈友询问我对于这种观点的看法。
唯有用不忍直视来形容。这不就是典型的阴谋论解读吗?所有事情都被设计好,似乎一切都是在下大棋,实在让人哭笑不得。
他们声称美国批准了ETF,是为了夺取新型货币的定价权。
然而,回顾前几年,当美国迟迟不批准、一直表态不认可比特币的时候,他们的解读又是:美国怎么可能允许这种去中心化的货币流通呢?这不是从根源上颠覆了美联储吗,颠覆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吗?所以美国封杀它是必然的。
阴谋论总是能够找到理由,无论发生什么情况,都能事后找到解释。
为什么数字货币价格猛涨?因为庄家在控盘。
为什么又急速下跌?因为庄家要割韭菜了。
为什么房价飙升?因为富人要趁机抛售。
为什么股价暴涨?因为政府发动了牛市。
为什么又爆发股灾?因为政府要割收中产。
总而言之,无论发生何事,都被认为是某个“神秘而强大的力量”操控的结果。
这样一来,所有问题似乎都迎刃而解。这个世界变得如此简单。
这种言论确实引人关注,成功地在人们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波澜。
我说,这群人显然不太了解,加密货币并非官方说封杀就能轻易封杀的东西。它完全是在全社会通过投票表达的选择,而美国官方也是由人民选出的,这决定了它必须向市场和民众妥协。因此,我认为它不太可能被轻易封杀。
再者,比特币现货ETF并不是美国首次推出的,其他市场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类似产品。
原本,在加密货币领域,另一个国家领先全球,本可以在该领域拥有话语权和主导地位。然而,由于一系列原因,该国战略性地放弃了这个领域。
所以,请别再说美国如何强大,“它只是在利用别人玩剩的牌而已”。
如果未来,加密货币真的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,而美国成了最大赢家,那也不能说明是美国官方提前设计的——不要把他们想象得像超人一样能预知未来,绝对不是这样的。
这并非他们主动谋划,而是被动地妥协。
从本质上来说,只是在市场向前演进的过程中,美国官方无法阻止、无法扼杀新生事物,新生事物才在美国茁壮成长。而那些试图扼杀新生事物的地方却具备这样的能力。所以…
并不是美国天生强大,更应该说是相互制约的模式使得它变得强大。
实际上,他们也时常有冲动去采取一些蠢举措,想要封杀这个、封杀那个,但这种相互制约的模式让他们束手无策。
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一点也不复杂,说到底就是这点逻辑,用不着你去周密地策划、安排或者密谋。
白话区块链|同步全球区块链资讯、区块链快讯、区块链新闻
本站所有文章数据来源:金色财经
本站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,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
如需删除该文章,请发送本文链接至oem1012@qq.com